“双千计划”精准落地,湖北经济学院“数字化赋能”微专业建设案例

2025-05-15 00:00


人工智能、新能源、短视频等新赛道、新领域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。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活力,也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。在此背景下,如何使传统专业授课内容匹配市场需求、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,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。

日前,教育部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“双千”计划,围绕人才需求迫切的领域,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(或专业课程群)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。这种“短周期、高聚焦、强应用”的培养模式,正在成为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引擎。

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,各大高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,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发展路径。如今,各高校围绕微专业与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,聚焦“提升高校学生就业能力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”,湖北经济学院便是实践者之一。

“数字化赋能”微专业介绍

为主动适应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发展需求,促进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,探索多种专业建设途径,推动跨学科人才培养改革,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。湖北经济学院实验教学中心(创新创业学院)凭借自身师资优势、技术优势和课程体系优势,负责开办“数字化赋能”微专业,与金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,为学生高质量发展赋能。数字化赋能”微专业作为学校首批两个微专业之一,首届招生42人。

图片

人才培养目标

湖北经济学院数字化赋能微专业贯彻国家数字战略总体方针,适应地方政府、经济社会、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,以数字化前沿科技为导向,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数字化人才培养经验,紧密结合创新理念和创业实践,通过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方式,培养具备全球视野、科技洞察力、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。

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

数字化赋能微专业共开设8门课程,总计16学分,学习周期为3个学期。课程内容紧跟经济社会实际形势,包含理论学习+项目实践环节。课程设置灵活且针对性强,课程体系小而精,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,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并融入新技术发展的浪潮,成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。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:
数字化赋能微专业组建了高质量跨专业人才培养团队,金蝶+学校“双师型”师资团队为学生优质学习保驾护航,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,对学生数字化能力提升进行全程指导。
金蝶导师负责《业务场景云应用低代码设计开发》《大数据预测与分析技术应用》《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》等课程的教学,引入企业真实使用的金蝶云平台,结合企业最新数字化转型案例,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,在学习中实践。同时,以参加全国大学生企业数字化管理创新大赛、中国软件杯大赛为推手,充分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、沟通技巧与数字化创新思维,为学子们的优质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通过微专业的课程学习,学生们不仅扎实修完了包括数字化团队及系统领导力、企业数字化(模块)管理与(综合)实训、财务RPA、大数据预测等8门课程,还积极投身于各类数字化实践与科研活动。他们走进企业实地探访,深入了解行业前沿,有效提升数字化视野与认知。

目前,首届微专业学生已顺利拿到由学校颁发的“数字化赋能”微专业结业证书,以及来自金蝶的数字化认证证书,实现了学业与专业技能认证的双丰收。首届微专业学生成功结业,是学校构建“新财经”背景下新型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、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、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,为学校多样化办学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,也为同学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拓宽了道路,推动高质量就业。

微专业建设已成为教育部 “双千计划” 破解就业难题的关键抓手,金蝶将持续与高校、行业协会等共同组建课程团队,“校 - 企 - 协” 多方携手,充分发挥各自优势,确保微专业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前沿,为学生提供更具实用性与前瞻性的教学内容,助力培养 “懂技术、能创新、适应强” 的新质人才。

上一篇: 兰州大学MBA学员走进金蝶,共话企业AI数字化转型!

下一篇: 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一行走进金蝶,拥抱人力资源数字化变革!